在岳阳市的志愿者队伍中,活跃着一位年逾半百却充满活力的身影——李瑛。这位1969年出生的老党员,退休于岳阳市南湖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却将退休生活谱写成了一曲激昂的奉献之歌。她身上闪耀着多重荣誉:2020年岳阳市红十字应急救护“最美救护员”、岳阳市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2021年度“雷锋家乡学雷锋”“最美志愿者”。这些称号,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无言的付出换来的,更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生动写照。
李瑛的志愿服务之路始于2008年。在市城管局志愿者团队参与“五创”和文明城市创建期间,那些街头巷尾的拾荒者、流浪者触动了她的心弦,也悄然埋下了“让爱回家”的种子。2018年,她正式加入岳阳市爱心驿站志愿者协会。这是一个在市民政局指导下、以“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山村教育”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口号是“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在协会注册志愿者230多人、大群近500人的队伍里,李瑛很快成为中坚力量:发布大大小小的活动通知,担任活动负责人,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协会的发展并非坦途。原会长离世后,重担骤然压向李瑛。她一人奔波操劳,完成了法人变更、会长选举等繁杂事务。然而,新当选的副会长和秘书长未能履职,协会工作几乎全落在李瑛和另外两名志愿者肩上。“我本不想要职务,当时只挂了个副秘书长,但所有的事情都得我们撑着。”回忆那段艰难时光,李瑛坦言曾深感泄气,“有一次活动,我成了‘光棍司令’,连拍照、挂旗子都缺个搭把手的人。”更现实的是经费短缺,除了环保活动少量物品自掏腰包,其他活动全靠AA制。支撑她的,是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对协会、对受助对象朴素而深厚的爱。
2020年,是李瑛志愿服务生涯的另一个重要节点。她正式加入了岳阳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协会。也正是在这一年,新冠疫情席卷而来。56个日夜,李瑛坚守在火车站抗疫一线,目睹并亲身参与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志愿者故事,也深刻感受到疫情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困境。“接连三年的抗疫经历让我明白,做好一个志愿者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和执着,更需要掌握专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管理团队也需要更强的能力!”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协会,汇聚了许多她曾仰慕的各协会优秀志愿者,成为她提升自我、更好服务社会的“刚需”平台。
在岳阳市红十字会党支部的引领下,李瑛这位退休党员的积极性被进一步点燃。她不再坐等任务,而是主动寻找服务机会,甚至过年过节也留在岳阳,抓住“黄金时间”参与志愿活动。她的干劲引来志愿者伙伴善意的调侃,笑称她是“叛徒”(意指活动太多)。李瑛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志愿者的担当:在服务湖南省旅发大会时,她清晨工作到下午一点半,短暂休息后,下午三点又带领爱心驿站团队转战天伦城服务至深夜十点半;助力高考期间,她以两个团队志愿者的双重身份在同一考点服务考生和家长,那份专注与热忱令旁人由衷赞叹:“志愿者党员真的不一样!”她坚信:“只要有心做好某件事,时间上是不冲突的。”
红十字志愿者协会丰富的活动也激发了李瑛在爱心驿站的创新。她积极发布“巡河宝”环保活动,每年在岳阳城区组织大、中、小学生参与人次超过一千。更令人感佩的是,在为岳阳市区及周边县市区乡村学校发放温暖包时,她总不忘增加一节“救在身边”公益课,让乡村的孩子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也能学习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做到“早当家”。
作为一名在湖南志愿服务网注册的志愿者,李瑛的累计服务时长已达1369.8小时。在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者协会的五年间就贡献了800多小时。尤为可贵的是,在岗期间,她的志愿服务从未耽误本职工作,全凭利用公休、周末或换班完成。疫情期间,她常常是白天做志愿,晚上换班值守岗位。2024年2月,李瑛正式退休,但她的志愿服务之路却更加宽广。“志愿者公益这条路,我将一如既往走下去!”这句朴实而坚定的承诺,映照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如炬的初心。她就像一点微光,在红十字的旗帜下,在志愿服务的广阔天地里,持续散发着温暖,汇聚成照亮他人、奉献社会的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