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的各种突发事故充斥着中国民众的视野,反复拷问我们的公共安全,从7·23动车追尾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到京珠高速大客车爆燃,无一不情状惨烈损伤严重。在人们无比的痛心和无尽的质疑之中,有一个声音悄然发问并格外引人深思:“当遭遇危机和灾难之时,中国人是否有足够的意识和能力去自救和互救?珍贵的生命通过怎么的措施才能得以挽救?”此时此刻,因为有了生命的沉重,这个问题便有了无法承受之重。每当严重事故近在眼前,死伤人数触目惊心之时,我国的网络、媒体往往会把那些依靠自救逃脱而幸免于难的人们评价为“生命的奇迹”,又往往惊叹于国外发达国家安全救护能力的高超,并一次次的自叹弗如。就像8月1日发生在山东的一起事件,面对从海水中抢救上岸的溺水者,围观的是数不清的中国老百姓,通过急救措施挽救溺水者的居然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外籍游客。遇到这样的事件,中国人不仅该敬佩和感激,还应愧赧和反省。除了公共设施本身的安全性之外,相比之下,不能不说自我急救能力的缺失同样是中国人民的悲哀,也是对那些无辜殒命的逝者的不公。
自救互救需要接受救护培训。仔细探究起来,中国红十字会开展救护培训的历史已有百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也明确要求红十字会履行初级卫生救护培训的职责。长期以来,各地红十字会致力于提升全民急救意识和能力,着力推进救护培训工作,尤其近十年呈现出了蓬勃发展之势。然而究竟有多少人曾经把接受救护培训当会事儿?又有多少人会主动去红十字会接受培训?不仅仅如此,有人甚至认为培训不培训根本无所谓,有的驾驶员朋友说得轻描淡写:“那不过就是初领或换领驾照时的一个必要流程而已。”诚然,不可否认个别地方的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存在不足,并不是每一个培训点都把“教会教懂,熟练应用”当作共同的目标来完成。但是更多时候,尽心尽职的救护培训老师面对的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学员,和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即便是经过了一次短暂的学习,因为学员根本没当一会事儿,那些宝贵的知识也会在之后轻易地被遗忘或丢弃。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一些网络事件的推波助澜之下,竟有“叫停救护培训”的声音,不禁令人扼腕。
7月15日,某地发生一桩重大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高达9人,相关视频上显示的关于这场事故的一些细节同样令人嗟叹不已。围着出事车辆的众多 “第一目击者” 或站或喊或叹,最好的也就是帮助拨打求助电话,竟没有一个人对可能还有生命迹象的伤者实施紧急救护。他们或是手足无措,抑或是有旁的顾虑,就这样眼睁睁任生命消逝。然而,7月27日重庆发生的一幕却感动了整个中国。面对一场不幸的溺水事故和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一名戴眼镜的男子正确使用了溺水急救技能,一名身着蓝衣事后被称为“最美丽女孩”的女护士以专业的心肺复苏操作对老人实施紧急救护。此情此景,令人肃然起敬,我们该敬畏生命,该敬重这些为生命挺身而出的英雄,还该敬佩他们懂得危急时刻怎样去挽救生命。谁还能说救护培训微不足道呢?若还有人说,那便是对生命的漠然!
正如有人所说:叫停救护培训,无疑是因噎废食之举。的确,某些地方救护培训之不受重视、不够规范、不被理解令人如鲠在喉,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救护培训、放弃对生命的把握、放弃对社会的奉献、放弃对民族和历史的责任。叫停救护培训真正损害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类的崇高事业,也包括“叫停”者自己。
要做紧急救护的“标兵”,仅仅外知救护培训的重要性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内生出强烈的救护培训的意识,并付诸于行动。媒体和网络上悄然发迹的“意见领袖”们,也应该通过冷静的视角,扭转人们看轻救护培训这一现状,将社会的声音向真正有利于救护培训事业发展的方向上引导,须鼓励人们参与到红十字会全民救护培训行动之中,积极营造全社会对救护知识乐学好学、知材善用的局面,达到“人人学救护,人人会救护”的目标。作为个人,花很少的时间参与到受益无穷的救护培训中,利人利已,保护生命健康,何故弃之?以其四两之势,拨动国民安全的千斤之轮,何乐而不为之?
但愿每个人与救护培训越走越近,人们共同的救护培训事业越走越远。让救护培训意识深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