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129例,稳居全国同等城市第一

    他们是一群有爱心的巴陵儿女,他们把一份投向陌生人海的爱的承诺化作一次最真挚的付出,这种付出不只会让一位素不相识者迎来生命中的春天,这种付出也是用热血向更浩瀚的人海发出的红色宣言—— 有一种相同可以扛起重生的闸门。捐髓救人,大爱无疆。岳阳人始终勇敢、坚定地走在湖南甚至全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前列,截至目前,中华骨髓库200万人份入库,我市占6万人份,我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129例,并涌现出多个第一:实现了湖南造血干细胞捐献零的突破;开启了湖南农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先河;最先出现一人两次捐献血细胞;成功完成中华骨髓库全国联网以来首例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的配型移植;揭开了全国消防系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序幕;168小时出现史上最快的捐献者……被国家卫计委领导盛赞为岳阳现象

我市捐髓稳居全国同等城市第一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人类已知癌症中最凶险的一种,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挽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的生命工程。目前我国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400万,每年新增4万以上,这需要广大爱心人士伸出友爱之手,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行动中来。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李一锋告诉记者,我市于200348日成立市造血干细胞配型实验室,目前已完成分型数据上报6万人份,占全国3.3%,其中初步配型成功2008例,并成功实施移植129例。而全国造血干细胞捐赠数量不到5000例。今年,我市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活动,又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心志愿者。

    回望岳阳造血干细胞捐献走过的10年,岳阳市红十字会和志愿者们在爱心互动与爱心传递过程中挽救他人生命,用热血展示胸襟,用情谊感动世界。

    大学生陈欣是湖南第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位广东白血病患者配型相吻合,十分激动:只要多一个人捐献、多一份爱心,就会多一份机会、多一张笑脸、多几个快乐的家庭。陈欣以自己的壮举荣登“2003年湖南十大新闻人物榜。生命的接力赛在全国一次次上演。

    建筑工人李仁圣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够配型成功。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他毫不犹豫答应捐献。为了顺利完成移植手术,他主动放弃了去外地工作的好机会。

    32岁的汨罗市财政局公务员赵兆,独生子,受捐者为河南人,患者进入无菌仓以后,父母极力反对捐献,赵兆说我必须救他,不然,患者会死在无菌仓

    程勇明,乡村中学教师,工作敬业,为人朴实,捐献后拿了一个馒头就回家了。

    爱心还插上翅膀,跨越大洋,传向世界。这是一种缘,也是一个美丽的约定,我非常期待这次跨国之约!新加坡华裔小男孩患上白血病。几近绝望的父亲最后在世界骨髓库苦苦找寻,终于找到唯一的救星——中国湖南岳阳的大学生郝晴晴。尽管体质柔弱,晴晴怀着期待的心情实现了捐献夙愿,生命的甘泉从中国流向新加坡,异国小男孩终于重新拥有了生命的春天。

    一位青年配型成功即将去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他奶奶坚决不让去。市红十字会上门做工作,这位奶奶举着拐杖要打人。青年捐献平安回家,陪同的志愿者们开玩笑说:奶奶,您用拐杖打我们吧!老人不好意思:你们也是做善事,都是好人哟!

    青年学子余代翔在湖北实习期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其母校岳阳职院的领导、老师专程前往实习医院看望;乡镇干部杨雄从长沙捐献归来,亲朋好友纷纷提着营养品登门慰问;公司员工周光利前往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公司为他举行欢送仪式;捐献回来,公司为他披红戴花。

    “其实救人很简单!这是捐献者们的内心感受。易松波是一家幼儿园园长,他经常向岳阳市红十字会打听:“‘好运什么时候才能降临到我身上?

卫生系统做模范表率已有10人成功捐献

    岳阳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岳阳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将造血干细胞库建设列入城市创建计划之一。并将其作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亮点来抓,作为创建文明单位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各级各界领导率先无偿献血,倡导造血干细胞捐献。同时,还与全市多个部门联动分不开。岳阳市中心血站依托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市红十字会的架构优势,充分发挥无偿献血领导小组的职能,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和无偿献血工作一起推进。

    卫生计生系统始终走在造血干细胞捐献前沿。在岳阳市红十字会的大力倡导下,市卫计委和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带头参与,在积极参与无偿献血的同时踊跃报名参加造血干细胞捐献取样。市卫计委仪器站职工胡志勇在同意履行捐献协议时,坚持戒酒控烟、加强体育锻炼,以保证造血干细胞质量。

    岳阳80后护士杨娟,成为岳阳第122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去年331日,杨娟参加无偿献血,并签订了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同意书。今年3月,她接到了配型成功的通知。对于捐献,杨娟的父母开始很担心。杨娟多次向双亲解释,打消他们的顾虑,最终得到父母同意。捐献过程中,杨娟的丈夫和6岁的女儿全程陪护,让她感觉很温馨。她说: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幸运是因为与中彩票大奖一样,几率很小;幸福是因为能救他人生命,很值得。

    今年1015日,是岳阳楼区枫桥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吴群人生中非常特殊的一天。她躺在湖南湘雅三医院细胞治疗科采集室内,强忍着身体不适,静静等待珍贵的造血干细胞从体内慢慢分离出来,用她的造血干细胞给一个15岁白血病女孩带来生的希望。而且这一切都异常顺利,现在那个女孩得到了有效的救助,完全拥有了生的希望。她说:能配型成功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我能救一个15岁女孩,我的孩子今年18岁了,我也是做母亲的,孩子就是父母的天,能体会到对方父母的感受,能给孩子一份生存的希望,我非常愿意。真心祝愿这个血液里流淌着我的干细胞的孩子能够从此顺顺当当,在以后的人生中坚强地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像这样的事例在岳阳卫生计生系统还有8例,岳阳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永远在路上,据了解,我国目前至少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约4万名白血病患者,有很多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配型而奄奄一息。唯有不断地扩充造血干细胞库容,才能给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据了解,下阶段,市卫计委还将努力推进工作,造福更多白血病患者。将进一步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政策支持,联合各新闻媒体,持续做好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普及和宣传动员工作。其次,将加大市红十字会的工作力度,在做好宣传动员的情况下,稳步保持每年6000人份的增容速度,稳定扩大志愿捐髓者队伍。再次,将结合血站的五个一对一服务举措,重点做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日常回访和联系工作,确保库容的有效率。此外,还将进一步加大配型实验室的科研技术水平,提升各项软件设施,联合各医院一起在实践中有计划地开展HLA高分辨配型工作,更好的地保障民生,服务百姓。同时,也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

爱心使者让星星之可以燎原

    造血干细胞捐献队伍日益扩大的背后,有一批辛勤耕耘的爱心使者,岳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殷婵就是其中一员,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加入造血干细胞队伍,她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节假日,奔波在全市各个角落,其间有酸有甜,有时甚至被家属误解。但她说,只要能多救活一条生命,她就会将这项工作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她用微薄的力量叩响人性的善良大门,用大爱传递生命的接力棒,不断助推岳阳红十字事业的发展。

    2009年,殷婵被调到市红十字会工作。那年,岳阳市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仅有34例。殷婵所在的造血干细胞工作站,只有她一个人,却要承担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以及救护培训等多项工作。工作繁多而复杂。万事开头难,面对这项特殊而新鲜的工作,殷婵十分迷茫,甚至大脑一片空白。现查明,你分库有一名志愿者与患者初分相合,请你们启动紧急程序,第一时间与这位志愿者取得联系。每次接到中华骨髓库传来的命令,殷婵都紧张得要命。时间就是生命。由于经费缺乏,殷婵常常不分节假日,一个人提着箱子,搭公交车、坐摩托车下到乡里,寻找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天气炎热的中午,她就到一些单位的传达室、银行等有空调的地方歇歇脚,眯一会儿,以防中暑。作为红十字会这样的正规机构,殷婵单枪匹马出征,往往被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其家人误会,她只能不断地做解释工作。有时候,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却又遭到家人各种方式的阻拦。殷婵清楚地记得,2013312日,是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捐献倒计时的最后一天。这名志愿者外出打工十来年,虽然很有主见,有担当,但年迈的父母对他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举动到底持什么态度,他把握不准。为了顺利完成捐献救人的心愿,他向公司请假来到长沙湘雅医院,并没有告诉家人具体去做什么事,一切都在悄悄进行。然而这一天,他却接到家在长沙的舅舅的电话,要他去看看。在殷婵等人的陪同下,这名志愿者当天下午去了舅舅家。谁知一进门,他的亲戚还有几名民警将他抓住。他的母亲在一旁哭喊:洗脑了,洗脑了!肯定是在搞传销。殷婵迅速跑上前去,向民警介绍了缘由,并向志愿者的父母,强调了救治生命的重要性。经过耐心地沟通,志愿者的家人最终同意了,但还是向殷婵放出了狠话:这是我唯一的儿子,万一出了事就拿你的命来抵!当然,一切都安然无恙,患者得救了,志愿者及其家人都深感自豪。汗水、泪水、委屈,最后都付之一笑,化成一个延续生命的故事。

    在市红十字会办公室的走廊宣传栏上,记者见到贴满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照片,他们来自各个行业,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爱心之图。在殷婵的不懈努力下,造血干细胞捐献在岳阳已深入人心。

岳阳日报记者 李弈萱 通讯员 皮康明